近幾年來國內整個半導體行業一直在大肆宣揚,其中的一個觀點是,國內芯片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而這個觀點在近期再次強化,國內對半導體產業進行巨量的投入,以實現這些半導體芯片的國產化替代,達到自主可控的目的。
于是芯片半導體產業瞬間成為資本的寵兒,這種觀點已經幾乎成為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共識,根據聯合國貿易統計,我國在2020年進口了上千億美元的集成電路芯片,這個進口數額超過了原油進口。有調研機構統計出中國消耗了55%的半導體芯片,而目前的芯片自給率不足20%,市場的空間極其大。
我國成為全大芯片進口國,是由在電子產品價值鏈的地位決定的。在過去40年出口帶動發展戰略和鼓勵出口導向外商投資政策,已經把中國變成了電子產品價值鏈的組裝中心。近年來由產業鏈聚集帶來的供應鏈優勢和工程師的數量優勢,維持了我國在電子制造方面的巨大市場份額,各類電子代工企業在中國仍舊維持了的產能。
這種先進口到國內組裝,在轉往第三國市場的芯片進口,在國內整體芯片進口中占有的份額是巨大的。2020年國內出口了接近13億部手機,是國內手機消費量的2倍之多。因此,用于出口手機上的進口芯片,要遠遠大于國內消費者使用的手機內的進口芯片。
PC是另一個大量使用進口芯片的產品。我國組裝出口的個人電腦已經占到全世界個人電腦出口量的90%以上,2020年國內出口的筆記本電腦達到2.7億臺,遠遠大于國內市場筆記本電腦的銷售。同年中國還出口了5.7億臺數碼相機和攝像機。因此,我國從海外進口的芯片,更多代表的是市場的需求。
現在中國有競爭力的行業都是充分發揮自己比較優勢,在相應價值鏈中尋找到合適位置的行業,汽車產業就是典型的,至今中國汽車的整體仍舊。而消費電子和家電行業由于優勢明顯,我國廠商已經占據極大優勢。
平尚科技半導體:貼片式電子元器件廠家歡迎前來咨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