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電容的基本原理
雙電層電容是建立在德國物理學家亥姆霍茲提出的界面雙電層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全新的電容器。
眾所周知,插入電解質溶液中的金屬電極表面與液面兩側會出現符號相反的過剩電荷,從而使相間產生電位差。那么,如果在電解液中同時插入兩個電極,并在其間施加一個小于電解質溶液分解電壓的電壓,這時電解液中的正、負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會迅速向兩極運動,并分別在兩個電極的表面形成緊密的電荷層,即雙電層,它所形成的雙電層和傳統電容器中的電介質在電場作用下產生的極化電荷相似,從而產生電容效應,緊密的雙電層近似于平板電容器,但是,由于緊密的電荷層間距比普通電容器電荷層間的距離更小得多,因而具有比普通電容器更大的容量。
雙電層電容與鋁電解電容器相比內阻較大,因此,可在無負載電阻情況下直接充電,如果出現過電壓充電的情況,雙電層電容將會開路而不致損壞器件,這一特點與鋁電解電容器的過電壓擊穿不同。同時,雙電層電容與可充電電池相比,可進行不限流充電,且充電次數可達10^6次以上,因此雙電層電容不但具有電容的特性,同時也具有電池特性,是一種介于電池和電容之間的新型特殊元器件
基本原理為:當向電極充電時,處于理想極化電極狀態的電極表面電荷將吸引周圍電解質溶液中的異性離子,使這些離子附于電極表面上形成雙電荷層,構成雙電層電容。由于兩電荷層的距離非常小(一般0.5nm以下),再加之采用特殊電極結構,使電極表面積成萬倍的增加,從而產生極大的電容量